误区1
企业只要有零申报的情况,就会影响评价为A级纳税人。
相关政策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营主体,不能评为A级:
1.实际生产经营期不满3年的;
2.上一评价年度评价结果为D级的;
3.非正常原因评价年度内增值税连续3个月或者累计6个月应纳税额为0的;
温馨提示:“非正常原因”是指排除经营主体正常经营(包括季节性生产经营、享受政策性减免税、存在未抵减完的增值税留抵税额、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之外的其他原因。增值税按季申报视同连续3个月。
4.不能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并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向税务机关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误区2
企业只要产生纳税缴费信用失信行为就会影响信用评价结果。
相关政策
经营主体有下列情形的,不影响其纳税缴费信用评价:
1.由于税务机关原因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经营主体未能及时履行纳税缴费义务的;
2.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以及明显的笔误造成未缴或者少缴税费款的;
3.税务机关按照相关规定对经营主体不予行政处罚的;
4.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不影响纳税缴费信用评价的情形。
误区3
个体工商户不能参加信用评价。
相关政策
《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适用于已办理税务信息确认、身份信息报告,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纳税人缴费人。
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其他类型纳税人缴费人可自愿申请纳入《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管理。
误区4
纳税人对纳税缴费信用评价结果有异议,可直接申请信用修复。
相关政策
“信用修复”的前提是经营主体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年度评价结果无异议,并在提交《纳税缴费信用修复申请表》时做出承诺。
如对纳税缴费信用评价结果有异议,应先进行信用复评后再申请信用修复。经营主体申请信用修复之后,税务机关将不再受理对同年度评价结果的复评申请。
误区5
纳税缴费信用评价方式只有年度评价指标得分一种。
相关政策
纳税缴费信用评价采取年度评价指标得分和直接判级方式。评价指标包括税务内部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
年度评价指标得分采取扣分方式。经营主体经常性指标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齐全的,从100分起评;非经常性指标缺失,经常性指标中纳税缴费信息齐全的,从93分起评,不齐全的,从90分起评。
直接判级适用于首次在税务机关办理税费事宜的经营主体(以下简称新设立经营主体)或者有严重失信行为的经营主体。
政策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12号)
2.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的公告》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