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研究
消费税
d5z2bp8dv1ta
灵活用工平台,岌岌可危情势考虑
发布时间:2025-08-06   来源:大力法税办公室 
免责申明:本站自编内容版权所有,不得转载;部分内容转载自报刊或网络,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相关方请通知我们(tfcj@tfcjtax.com,051086859269),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网站登载的财税法规政策请以官方发布的为准;本网站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目的,所有文章内容与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合规性负责!如用于实务操作等等其他任何目的,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法律责任与本站无关!
文/大力税手法税团队
近来,一些灵活用工平台与无车承运平台们的运营者们“头疼多多”,继在福建某地发生灵活用工平台虚开案件后,各地税务机关对于灵工平台业务认识更加“深刻”,甚至有的税务人员自费去该地取经,看看人家是如何处理的!想着到时出现问题,自己责任大,出现风险咋办!
尽管有招商属地政府部门的“照顾”“照料”,甚至地方税务主管部门也有悉心的指导、风险的实地排查,但由于税务部门人员职责分工的不同,主管领导与具体负责的人员,站位与风险考虑存差异,对于某些情形下触发的风险事项,很可能出现意见不一致的局面,“小荷才露尖尖角”,随着税收风险识别与发现力度的强化与深入,心理上对于所谓灵活用工业态的“迷信”度开始慢慢降低,慢慢发现,真正有业务场景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在一不参与、二不知情、三靠财返,问啥啥不知道的“困难”下,竟然把业务做成了当地的头部企业,比如有的企业几个月就做到了10多亿的规模,这可是明星级的企业啊,对当地的GDP贡献甚大!但是,税务风险却极可能随时而来:
一是,上级部门,如省局、总局系统推送的风险,比如某平台企业非理性的业务激增,开具的某类发票业务量激增,异常点引起风险关注,需要进行业务真实性落实;这种情形下,不排除有的基层税务机关还会“保一保”,毕竟出了问题,很可能影响到某些事项上去,或者通过沟通渠道争取认可!如果还有基本的业务层面支持,可能还好聊,而如果真是一究二白,笔者发现上级部门直接定性虚开的情形也有发生;
二是,因为下游客户(或转包商)出现虚开案件,而受到牵连追踪而来的虚开案件;特别是下游出现资金回流的情形下,风险尤其高;
三是,受举报影响,如举报平台虚开进行的立案稽查;
四是,因为受行受贿等相关可能性案件的影响,对于利益输送下虚开的事项进行检查发现可能的问题;
五是,由于平台之间“空转”,而被界定为团伙虚开,很可能受此牵连
......
尽管各地税务机关对当地灵工平台企业的风险关注度加强,但并没有进入更多的实质性挑战阶段,不过,屡有发生对灵工平台的定性虚开,进而移送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理案件。
在合规环境的大趋势之下,在业务链条中薄弱环节越来越被关注之时,在各地财政扶持被慢慢清理之后,在财税部门对互联网灵活用工平台监管新规发布之后,面对越来越多法律责任与经济模式持续力的挑战,特别是当一个样本被处理之后,行政执法人员的思维与责任也将发生较多的变化。
但是,这个行业本身,或者说每个企业本身,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比如有的股东关系较多,有的是地方招商的重点企业甚至还是当地知名企业,有的公司有实质性的业务衔接而有的只有开票员、报税人等“壳”运营方式,有的使用系统有的不使用,有的参与业务链条有的不参与,在笔者接触的业务中,发现较多的运营者开始往往比较自信,自信往往来源于一是与政府部门沟通“良好”,二是与税务机关关系“良好”,出了问题就沟通吧!还有的企业认为,税务机关就算定虚,罚款50万元到头了,本身是开票方,也不涉及补税的问题,至于下游未来要转出进项,有契约精神的可能会忧虑一下,而有的可能就与自己无关了!甚至也有的人认为自己经过咨询,在被定虚开的情形下,公安机关人员说不受理立案,有底气了:人没事就好!总之,建立在各种关系之下的盲目乐观,很可能会带来沉重的代价。
那么,有哪些事项需要平台经营者急切的关注呢?
  1. 自己干了什么能支持开具发票:业务支撑基础
  2. 如何举证自己做了什么:不宜玩数字或“空手道”
  3. 几流一致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相关的业务在假设真实的情形下,是不是平台参与了服务承接与转包或撮合,这一点很多平台只是花瓶式的展示
  4. 系统运行(通常是有的)中如何展示交付了业务及业务真实性的证明:活是不是真实的存在
  5. 资金合理性流转:比如是不是配合回流了资金,夹带了私货(有的平台往往无法分辨难以保障)
在笔者看来,很多平台自认自己的业务全是真实的,但口说无凭,而要让税务机关好理解、好评价,这是很难的,走着走着就拐弯到虚开上了,似乎不定虚开都难为情了!缺乏有效的自圆其说的证据链条与体系,是目前绝大多数用工平台的问题,尽管平台上展示了给每个人发放的明细,且不说这个明细的业务合理性,如有的平台发放佣金,单笔达10余万元,这明显是在“套利”,规避纳税义务,而非我们理解中的灵工的“辛苦”所得。
没有出问题之前,往往大家谈笑风生,而出了问题之后,往往朋友也难出手相助,把关系押的过重,支撑起多少亿的流水交易,就算再互联网,也要体现运营的基本要素与条件吧!
而至于个税扣缴(是不是劳务报酬或经营所得)的问题,能不能税前扣除的问题,在虚开面前,这还是“小事”,尽管现实当中,大家你知我知但装糊涂者众,不过互联网平台新规对此已有考虑,只是当前一些所称自己为互联网用工平台的企业,其实并不是新规中的类型,因为其多数是将别人干完的活接过来开具发票发放报酬而已,没有体现平台的交易过程,这很可能被定义为“虚开补票”,甚至是“卖票”的问题了。
风险越来越紧,改善与应对方式,更是强需!
 

扫一扫,打开该文章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