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研究
企业所得税
“走出去”国际税收咨询需要突破的两个瓶颈
发布时间:2025-04-08  来源:跨境税收 作者:梁红星 
免责申明:本站自编内容版权所有,不得转载;部分内容转载自报刊或网络,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相关方请通知我们(tfcj@tfcjtax.com,051086859269),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网站登载的财税法规政策请以官方发布的为准;本网站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目的,所有文章内容与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合规性负责!如用于实务操作等等其他任何目的,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法律责任与本站无关!
 

目前,有很多中国内资财税所顺应“一带一路”大势,正在做或准备开拓“走出去”国际税收的咨询业务,笔者因已经从事“走出去”国际税收实务且在境外工作十多年,因此常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如何才能突破“走出去”企业国际税收咨询业务的挑战或瓶颈?

 

笔者根据自身亲身经历和感悟,感到目前我国内资财税所的国际税收业务面临主要有如下两个困难或瓶颈:

 

一是:要在东道国或项目所在国一线积累实际工作的经验。

 

这个需要国际税收咨询师,抓住时机,愿意吃苦,沉下心来,亲临海外一线工作一段时间。

 

这主要是要接触和了解东道国当地税制一手资料和获得当地实操的真实感受。

 

具体来说,就是要与东道国当地中国“走出去”企业客户,当地的相关中介(包括税务、财务和物流等中介)以及当地税务官员进行直面交流和沟通。

 

包括了解中资企业在当地开展业务中遇到的具体财税问题和困难,了解当地有什么主要的税务政策变化,以及有什么突出的普遍税务案件以及其影响是什么?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当地税务机关处理一些主要税务事项的立场和对相关税收规定执行的尺度。

 

在境外一线工作的关注点和切入点是非常细致和繁琐的,也是非常耗费精力的。但这也是国际税收实务专家能够提供特有的、增值的财税服务的要点所在!

 

二是:要熟练掌握东道国当地的官方语言,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的官方语言或者通用的交流语言并不是英语,而是一些小语种。

 

如中亚五国、高加索地区,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通用是俄语,中东地区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北非、西非通用是法语,南美普遍通用是西班牙语,还有一些国家,如安哥拉,巴西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伊朗官方语言任沿用古老的波斯语,等等。

 

目前,我国“走出去”企业或境外国际税收业务越来越多的是在上述“一带一路”沿线的小语种国家。

 

因此,除了世界通用语言英语以外,还有学习和掌握上述地区或国家通用的小语种,就成为的急需和关键所在。

 

一门外语(包括上述小语种外语),首先是要学习和掌握其普通外语,简单地说,要突破常用日常生活语言的听说,即可以在东道国进行基本的生活交流,更重要的是,在普通外语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掌握专业外语,即财税外语,特别是上升到专业的“读写译”,这是专业外语与普通外语的根本区别,也是作国际税收咨询的专业价值所在!

 

除了普通外语,还能掌握专业外语,特别是小语种的专业外语,这样才能准确,及时的了解和体会东道国财税规定,特别是实操的真实信息。

 

若总是依赖和借助第三方专职翻译(如商务翻译人员)应对东道国财税相关具体事宜,往往会被普通外语翻译和间接获取的信息所阻隔甚至是误导,这将是专业人员最大的短板和硬伤。

 

尤其是对“走出去”国际税收业务来说,要想真正理解东道国相关税务政策,税收法规的背景,意图和含义,就必须查找东道国税收政策和法规的原文并研读相关法规原文释义和评析,还需要与东道国权威机构,专业人士当面沟通,直接了解和求证。

 

若没有过硬的东道国语言能力,终究是无法达到快速沟通、准确理解的目的。

 

特别是对税收法规实际操作细节的理解和把握往往是存在误解和偏差的,有时甚至会与东道国税法立法本意相距甚远!

 

但是一门新的外语(特别是上述小语种)的学习和掌握非常耗时间,更需要耐心和毅力,一般来说,专业外语学院的本科学习需要4年的时间,若是非专业的,业余学习且没有东道国的实战场景,其学习掌握的时间更长,一般来说,普通外语的入门需要1-3年,专业外语的提高又需要1-2年,也就是说,仅仅学一门小语种,至少就需要3-5年的时间,足见其艰难和瓶门槛之高!

 

目前我国大多数内资财税所的国际税收从业人员,在国际税收咨询业务开展不够顺利,或是开拓不快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同时克服了上述两点困难或已经跨越上述两个瓶颈的实战国际税收人才!

 

关于第一点,很多中国内资财税所由于在境外还没有设点,或是海外合作国际网络不够强,很多还是停留在中国境内做“走出去”的境外国际税收的业务,至于东道国(项目所在国)具体财税业务,一般都是委托海外的合作方或者已有的当地网络去做,最好的情况是,临时派税务专家出差到东道国处理或解决相关财税问题。

 

但是第一个困难或瓶颈还是没有根本克服或解决,当然,根本的解决是中国内资财税所要在东道国当地积极设点,即在当地设立自身能够主导的财税实务所,真正开拓境外财税业务,即派驻中方国际税收人员常驻东道国,积累境外一线的实战工作经验。

 

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欠发达国家,还有工作环境的困难(如战乱、疾病,生活环境恶劣等挑战),还有远离家人等现实生活困难,这需要中方外派人员还要有情怀,有长远职业发展的志向,且要付出家庭和生活便利条件的牺牲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关于第二点,目前大多数中国内资财税所都是借助普通外语翻译(特别是小语种的商务翻译)或者凭借自身已经掌握的英语的进行财税专业外语的翻译,间接获得相关东道国的财税信息,有的甚至是直接参考和借用公开的中文翻译资料。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自身并没有去实际掌握东道国的小语种,在很多情况下,如东道国的税法已经变化,但翻译且没有及时更新,实操与税法差距较大,给出的建议离现实较远!

 

在给“走出去”企业客户服务的专业度和准确性上就有很多缺陷,甚至是错误,特别是无法提供具体的实操方案或最后在东道国的财税落实实施!

 

笔者建议比较现实的解决途径是:中国内资财税所要自身培养一批后继有人的小语种专业人才!

 

如选拔本所外语(如英语)条件好的年轻人,外派到境外出差或工作,让其在东道国语言环境中,边干边学,尽快学习和提高小语种。

 

也可以与中国的外国语学院(特别是小语种)进行产学研的合作,招聘一些小语种的毕业学生,随后让其在本所锻炼学习财税专业,最好实现外派人员的“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转型。

 

甚至进行社会外部的招聘,寻找具备小语种且懂财税专业的这种稀缺人才!

 

目前,我国很多“走出去”企业在上述小语种地区或国家,已经有一批外派常驻的财税专业人员,他们中很多已经积累了在东道国工作的经验且掌握了一定东道国小语种的能力,若他们愿意转型,即从“走出去”企业加盟到中国内资财税所,这些中资企业外派财税人员是最好的稀缺社招人选!

 

正是由于上述两个困难和瓶颈有着非常难以完全克服和最终实现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因素,因此制约着中国内资财税所开拓或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税收咨询业务。

 

但是,正是因为其难,有瓶颈和门槛,因此,越早克服上述两个困难,就可以获得比较竞争优势且有独特的增值价值,还有“早鸟先得”的“窗口期”红利。

 

笔者希望相关中国内资实务所今早意识到上述国际税收咨询的核心竞争力,全力克服上述两点困难和瓶颈,尽早实现国际税收咨询业务的突破和飞跃。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